黄公望隐居地景区景点推荐

 

小洞天

“予向构一堂于其间,每春秋焚香煮茗,游焉息焉。当晨岚夕照,月户雨窗,或登眺,或凭栏,不知身世在尘寰矣!额曰‘小洞天’。”

从“或登眺,或凭栏”的记述,可知其“小洞天”不是在山坳低洼之处,而是在峰巅岭头高敞明丽之地。从诗中描绘的洞天景象看,他在这里的隐居生活是“每春秋焚香煮茗,游焉息焉”,“不知身世在尘寰矣”,是很惬意的。

小洞天是黄公望老先生晚年饮食起居室,里面布置很简单,因为黄公望晚年作为一名道士,生活习惯是非常的简朴的。

 

南楼

临溪、临岩而建的南楼,是黄公望的画室兼书房,这是他和朋友们泼墨挥毫、诗画互酬的地方。这也是他呕心沥血,经六七年之久,创作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地方。

为什么他的书画室叫“南楼”呢?因为在黄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卷尾有这样一段提拔:“至正七年……无用师携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……”,这段提拔也是黄公望老先生对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唯一一段解释,当中就说到了,《富春山居图》是在他的书画室南楼里面创作的。

 

灯台瀛

小洞天右手边循溪而上,步行约二三十分钟,可以到达一处凸坡,这就是黄公望墓所在。墓葬与当地的普通坟墓形状有所不同,在墓的正前方,有一个低于墓地、很有规模的半圆形风水池,墓地以八卦为形,墓葬的地方正好是阳极的鱼眼处。经过堪舆专家用特定公式计算,得出的八卦图形数值与测量数值完全一致。至此,墓地按照八卦图形建造这一结论已是确信无疑。

这个凸坡的名字也颇耐人寻味,叫灯台瀛。在道教中,“瀛”是指神仙住的地方,另据有关专家说,这座墓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道教及风水学的契合。

 

 

筲箕泉

庙山坞坞底如意尖与野山头两峰之间,有一个山头,它的形状有点像一只反扣的筲箕,庙山坞的溪流就发源于此。溪流经黄公望结庐处小洞天,汇合从如意尖下来的小溪,曲折外流,注入富春江。溪流在山谷中自然汇积成若干水潭,在小洞天外不远处的水潭,俗称筲箕泉,春夏雨水丰盛时,山泉叮咚,泉水清澈。

 

庙坞竹径

两边是数丈高和翠竹,脚底下是轻轻绵绵的竹叶,加上遍地的野花、叮咚的山泉、清脆的鸟鸣、风光迷人,真是“夹竹萧萧竹万竿,春昼阴晴人不知”。踏着铺满竹叶、松软平坦的小径,漫步在绿竹之间,顿感心旷神怡。春夏之交,看雨后春笋,新篁初成,一派生机勃勃;秋冬时节,听艳阳漏金,竹风鸣瑟,恍若置身于世外仙景。

这片竹林为中国亚林所的毛竹科研基地,占地约0.3平方公里,收集了全国70多个竹种,有形似凤尾的凤尾竹,有一节青、一节黄的黄间竹,有节如三角形的罗汉竹等等,千奇百怪,奇妙无比。据调查,整个林区有木本植物71科172属317种,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树种29种。

 

庙山船坞

“庙山船埠”在元代的时候这里还是码头,黄公望寻幽探胜的入口正式从这个码头开始的。

元代的时候富春江的水位比现在高多了,前面的白鹤村那时叫白鹤墩,四周全是水。据说,在目前观音像的地方,还能找到当年系船用的木桩和小石洞。

 

黄公望纪念馆

黄公望纪念馆占地面积957平方米,展厅面积730平方米,总投资达两千余万。整个纪念馆分为三个展厅:

第一展厅:影音再现展馆;黄公望生平、大事记;黄公望艺术历程。

第二展厅:历代名家对黄公望及其绘画成就的评价;黄公望结庐小洞天:高仿等比《富春山居图》、多媒体演绎墙;《富春山居图》流传的经历。

第三展厅:对黄公望以及《富春山居图》的研究成果的展示;黄公望其他部分作品展陈;观众互动体验。

 

杭州富阳运动休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东洲分公司 电话:0571-63461980 63167959

地址:杭州富阳江滨东大道黄公望村 备案号:浙ICP备15002965号-1 Copyright @ 2015 黄公望 | www.hgwly.com